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明代姓氏文化的百科全书《石谷达意稿》
发布时间:2020/11/15 11:10:35 点击量:1649 文章来源:炎黄修谱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0/11/15 12:26:27 作者:吴伯通 录入者:吴开全

         吴伯通《石谷达意稿》点校及注释版出版在即,为方便读者了解其中的内容,现简要介绍。 
         该书由广安知州汪城于1516年作序,序中称“因叹公所养深粹……爰谋锓梓以传四方……谨俟当代之宗工巨笔云”。该书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在学术论文中被列为源自明代甘棠书院雕刻母本典范。全书不含注释约24万字,共三十四卷。《石谷达意稿》也称《石谷文集》,文集收录吴伯通作品604篇,科举考题78道。 
        其中,诗歌410首,包含有15首四言诗,47首五言诗,348首七言诗。吴伯通的诗有10首收录于被称为清朝官修诗歌总集的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内府刊本《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选录的10首诗因其严格的对仗押韵被诗歌权威网站《诗词索引》引用。 
       序文68篇,记24篇,碑记5篇,神道碑1篇,墓表1篇,墓志铭8篇,字说9篇,铭12篇,赞9篇,引1篇,祭文17篇,题跋12篇,书(信)19篇,奏疏2篇,公移(函件)2篇。 
      诗文语言特点在王瓒《石谷吴先生神道碑铭并叙》中已高度总结:“为文浩博宏深,涵纯阐粹……诗歌亦清警冲淡……于汴于浙,六历乡试,若序义论策,出其手者居多,天下至今传诵之。” 
       吴伯通的儿子吴荐为编录文集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个工作从吴伯通去世(1502)前就编录好了前十二卷的诗歌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可能吴伯通是审了印刷前的稿子。后面二十四卷也是在吴伯通去世后的两年(1504)后编录完成。在吴荐《书先公达意稿后》对文集的评价也能说明其诗文特点。吴荐说,父亲的作品以天地之心为本,以圣贤之学为法则。以文字传达理学,以物赋予理学。或因经传而昌其文者,或因文而翊乎经传者,亦视其实心之明晦浅深而然也,文之可贵其有所自。 

      吴伯通的这些诗正如书名所示,达意稿,为吴伯通表达自己观点的载体,表达了自己一生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所想,所感,所言。涉及大小人物近五百人余人。文集虽没有收录与王阳明相关文章,但王阳明文集中收有《奉石谷吴先生书》,说明他们有书信往来,这时王阳明还没有出名,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是吴伯通去世六年(1508)后。王阳明给吴伯通写信表达仰慕之意称其为老师名儒硕德。在明代心学发展历程中,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这三个人中吴伯通与陈献章有直接联系,且文集收录了吴伯通与陈献章接触,吴伯通写的诗。例如,《钓台次石斋陈先生(陈献章)韵》。他们的关系是:在心学发展历程中,吴伯通影响了陈献章,与湛若水一起促成了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 

       文章中涉及到的人有同事,例如何乔新,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广安老乡。许多是受人之托不得不写的贺词,包括官位升迁,临别赠言,贺寿以及某件事的源尾等等。最难能可贵的文集中写到了世纪伟人邓小平最早入川的始祖鹤轩先生,且入川后鹤轩先生后代邓邦奇、邓文明与吴伯通均是好朋友,且吴伯通记载的世系与现邓氏家谱记载有出入,这也成为一研究课题。文集还以诗文保存了吴氏家谱,其诗歌《送叶上舍往南雍,逐归通羊,因托访远祖丘垄,情见乎辞》成为后世寻找其先祖吴天寿入川前远祖吴良材的重要依据。文集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文中有其它诸如姚姓等500余人若干姓氏世系记载,成为其它姓氏族谱研究的重要依据。 
         同时,文集中涉及到写在河南、浙江、云南、贵州,及家乡四川的山山水水和人物,一些文章是首次发现,例如写西湖十景,广安十二景等诗。在教育方面,《河南提督学校条约》是研究明代河南教育学校规划建设管理的活教材。《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佥事臣吴伯通谨奏为陈言学政事》在选拔人才,严格考试,拓宽用人渠道,加大知识面培养优秀人才方面给皇帝建言献策,部分得到皇帝的采纳。 
        以浙江等处提刑按察使副使臣吴伯通谨奏《为陈情乞恩休致事》详情说明了自己辞职的原因,因为自己在司法和教育工作中坚持原则,诋毁他的人太多,怕不辞职越来越说不清楚,坚持因病辞职。这是1493年写的辞职报告,未批准,后来到1499年才再次辞职获批。这成为研究吴伯通是一位廉洁官员的重要史料。 
        目前,受本人水平有限,仅对作品略知一二,2018年才发现原无人研究的吴伯通三十四卷文集内容,也只有待2020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巴蜀全书精萃部和民间已点校注释版本出版后,有更多的人研究,一定会在司法教育等地方史研究中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我要评论

宗亲评论

目前暂无任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