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明礼部仪制司郎中兼吏部文选司郎中—吴中蕃
发布时间:2022/9/13 11:13:49 点击量:2178 文章来源:炎黄修谱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2/9/13 11:13:57 作者: 录入者:

吴中蕃、字菘生、号滋大、别号大身,晚年别号今是山人。明朝万历四十六年戊午腊月初九(1619年元月24日)卯时生。出生地贵阳梦草池。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中举,因明末清初战乱无机会进京会试。
吴氏为明朝遗民。吴中蕃自谓忠于大明王朝,在永历朝时,出任遵义县令,后升任重庆知府,继提为礼部仪制司郎中兼吏部文选司郎中。

随着清兵入关建都北京,并四处发兵剿灭明末各地藩王,吴三桂投降清兵后被任命为平西大将军,带兵进入贵州、取遵义、占贵阳、夺云南。吴中蕃官废回贵阳居住。此后,清王朝曾让贵阳府的张占魁持公文征召吴中蕃出任云南一地知府,力辞不就。为避纠缠决定搬到天河潭毗邻的党武真龙山寨隐居。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正月初一,云贵总督甘文棍奉命前来真龙山召见吴中蕃,将委以重任,被婉言推辞。吴中蕃过着教书种地,吟咏诗赋的自由生活想不问世事。不久,坐镇昆明的吴三桂又树起反清大旗以推奉三太子复明灭清为名,又派人前往真龙山敦请吴中蕃出山辅佐军事,读了檄文颇受感动,动了恻隐之心,遂答应前往云南任职。

到昆明不久,吴中蕃觉察吴三桂复明是假妄自称帝是真,深悔上当受骗,决心离开昆明回贵阳。吴三桂称帝后又三番五次派人软请硬逼吴中蕃回昆明任职,不得以装疯“佯狂掷砚于市”。事后,觉得真龙山不那么隐秘了,便抽空带着二子吴旦出门踏寻,打算另觅理想隐居之地。

于是,吴中蕃父子二人带了一把香淌过龙山河,向西北的深山老林走去。吴旦自幼喂养长大的大黄狗自然紧随其后。进了林子,父子二人便把香点上,边插边走,以免返回时迷路。亦叫插香引路”。大约在林莽里钻了两个多小时,忽闻鸡鸣声,便急速寻音往前走,只见茂密林间露出一坪坪小台地,且住着几户人家。再往下走,一台接一台的小台地展现在眼前,一台比一台低,且种有苞谷之类作物直到山脚。山下是一条小河,两岸长满翠竹和芦苇。到了河边不觉回头望去,无形中发现那几户人家的房屋已隐没于高大茂密的绿树之中,不见踪影。暗想,这里山青水秀,又幽雅蔽静,真是隐居好去处。

在往回走的路上,忽见一肩荷锄头的中年苗人迎面走来,吴中蕃便上前施礼并打听这里的地名。那人用很夹生的汉话说:叫楼梯寨”。吴中蕃一听,高兴地说:“好名字,芦获寨,真是好名字”!他转身对儿子说:“你看,寨下一湾溪水,夹岸芦苇从生,美也、雅也,来看取这寨名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

其实这芦荻寨的取名便是吴中蕃自己,只因那苗人汉话讲得不标准,楼梯和芦荻咋一听去是谐音,加之两岸芦苇从生,更形象。楼梯寨的得名毅便是那一坪坪小台土,从下往上看,恰似上楼的阶梯,故名楼梯寨。后来,吴中蕃又连续去过楼梯寨几次,并踩好建房地址。康熙十七年(1678年),为躲避吴三桂纠缠,吴中蕃携家眷迁住楼梯寨。

吴中蕃自从隐居芦荻后,自号“今是山人”,以农耕教书为主,兼整理自己历年所写诗稿,闲时走遍芦获周围环境,发现芦荻河下游天生桥(今天河潭)风景如画,于是以饱满的执下《要深》、《天生桥》、《却月洲》、《淡炎瀑》、《咏外泉》、《婆竭洞》、《岂凡岩》、《鱼石》等芦荻"八景“诗。

康熙二十年以后,大清统一,世道渐平。吴中蕃把家人留在芦获,只身到镇宁华楚枝土门寨教了几年书。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正月,贵州巡府既齐决定重修《贵州通志》,特邀七十四岁高龄的吴中蕃统领志局,并请了周渔璜、刘子章、黄嘉谷三位年轻后生分任编纂。吴中蕃对三位青年才子期望甚殷,分别写诗赠勉,尤其对周渔璜特别器重。有诗为证:

两世通家虽在昔,欲觅替人欣已得,一时聚首却从今,可知倒屣自难禁,风流拟见灵和柳,愿将绝俗超凡事,大雅还在正始音,慰我相期无恨心。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正月初六子时,在土门寨大坡逝世,终年七十八岁,并安葬于此地。

1999年11月23日,花溪区将位于平坝县马场镇的吴中蕃墓迁葬于天河潭梦草亭南侧。

我要评论
   

宗亲评论

目前暂无任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