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罗湾《吴氏宗谱》记载,可以看出:河股永祯公支下志恒公是罗湾吴氏最早迁陕的,时间应该是在乾隆前期。而山股永音公的后裔于乾隆十七年迁往陕西商州洛南县。永镇公支下元星公的玄孙大受公也在同期迁往陕西。乾隆中期迁居陕西的有:应川公、大楷公、大梳公、学果公。乾隆后期迁居陕西的有:学援公、大告公、继仁公和继义公的一部分后裔如学班公、大钏公、大名公、大逌公、大川公、大然公、大癸公、大心公、大汪公、大武公、大可公等。学善公和学纯公以及祥绪公是嘉庆后期迁陕。祥剑公二十三岁为飞移命冤案,次年道光4年(1824年)避难迁居陕西洛南。祥诂公是道光23年迁居陕西洛南。
罗湾吴氏迁湖始祖文一公墓
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先辈迁居外地,他们继承了先祖的勤劳和智慧,在他乡的土地上默默开拓,建立起第二个家园。“月是故乡明”当年这些远离故乡的游子在多少个无眠的夜里总是梦牵魂绕自己的故乡——罗湾吴家樟树屋。或许他们曾带去了一部家谱,作为联系血缘世系的纽带和客居异乡的族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家谱成为维系家族传统文化的圣物;或许由于战乱、水灾等原因致使家谱无存,但他们代代口耳相传将自己的祖籍地告诉给了后人。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罗湾吴氏一部分家庭被迫妻离子散,骨肉分离,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移民悲歌······
四.山股永栿公支下继仁公世系迁陕
山股永栿房继仁公支下世系:文一(迁湖始祖)——礼寿(山股二世祖)——羽益——永栿——伯完——仕障——本基——金煬——绍塾——(长子)继仁——元道、元进、元建
元道公娶汪氏,生子一:志演。志演公次子应柯,字登一,娶唐氏,生子三:学贤、学诗、学履(出继应爵)。学贤公,字闻高。娶杨氏,生子一:大钏。大钏公,字定江,葬陕西洛南县。
学履公,字绍南,娶何氏,生子三:大名、大逌、大川。俱迁陕。
其世系传承如下:
——大名(字占鳌,娶孙氏,生子三:发芙、发敦、发桂)、大逌(字思尹,娶徐氏,生子四:发荃、发茫出继大荣、发葚、发丛)、大川(字占先,娶马氏,生子一:发蕖)。
——发芙(字芳远,生于乾隆53年,葬窑凸寅申向)、发敦(字广清,葬芮邑小窑沟)、发桂(字崇周,娶段氏,生子一:祥苑)、发荃(字国兴,生于乾隆48年娶韩氏,生子二:祥富、祥贵)、发茫(留守家园。字国正,娶施氏,生子二:祥芸、祥福)、发葚(字国明,娶孙氏,生子三:祥状、祥烈、祥功出继发蕖)、发丛(字国友,娶万氏,生子三:祥盈、祥昇、祥玲)、发蕖(抚发葚三子祥功为嗣)
——祥富(字荆山,娶黄氏,生子二:宣圣、宣贤)、祥贵(字名山,娶开氏,生子一:宣文。抚祥昇四子宣武为嗣。)、祥芸(字春发,娶陈氏,生子三:宣荣、宣华、宣富出继祥福)、祥福(字新发,抚祥芸三子宣富为嗣)、祥状(字德三,抚祥烈五子宣信为嗣)、祥烈(字德财,娶朱氏,生子五:宣仁、宣义、宣礼、宣智、宣信出继祥状)、祥盈(字金顺,娶李氏,生子一:宣孝)、祥昇(字德顺,娶雷氏,生子四:宣道、宣武出继祥贵、宣训、宣谟)、祥玲(字明顺,娶开氏,生子二:宣乾、宣坤)、祥功(字恒丰,娶伍氏,生子一:宣穆)
——宣圣(字廷显,娶李氏,生子二:昭德、昭行)、宣贤(字廷拔,娶刘氏,生子二:昭俭、昭善)、宣文(字衡甲,娶殷氏,生子二:昭恭、昭兴)、宣武(字廷玉)、宣荣(字光显,葬窑沟上吴家包。娶赵氏,生子一:昭隆)、宣华(字光畅,娶马氏,生子一:昭盛)、宣富(字光廷,娶郭氏,生子四:昭升、昭财、昭进、昭成)、宣信(字以实,迁江南)、宣仁(字敬宗)、宣义(字確论)、宣礼(字表仪,迁江南)、宣智(字振海)、宣孝(字轩云,娶刘氏,生子二:昭林、昭恺)、宣道(字仙槎,娶李氏,生子四:昭明、昭琪、昭海、昭义)、宣训(字宣基,娶雷氏,生子二:昭文、昭信)、宣谟(字宣第,娶潘氏,生子一:昭仪)、宣乾(字元运,抚宣坤长子昭新为嗣)、宣坤(娶刘氏,生子三:昭新出继宣乾、昭密、昭堂)、宣穆(字源深)
——昭德(字运昌,娶何氏,生子二:世成、世平)、昭行(字运隆,娶李氏,生子一:世魁)、昭俭(字长松,娶汪氏,生子一:世道)、昭善(字长柏)、昭恭(字向阳,生于同治3年)、昭兴(生于同治9年)、昭隆(字余三,娶陈氏,生子一:世楚)、昭盛(字茂松,娶何氏,生子二:世根、世植)、昭升(生于同治13年)、昭财(生于光绪16年)、昭进(生于光绪20年)、昭成(生于光绪20年,与兄昭进为双胞胎)、昭林(字昭发,生于同治8年)、昭恺(字九州,生于光绪9年)、昭明(字协和,娶潘氏,生子四:世振、世祥、世让、世荣)、昭琪(字秉寅,娶马氏,生子一:世友)、昭义(字利和,娶王氏,生子一:世源)、昭文(字庚成,娶潘氏,生子一:世田)、昭信(字忠言,生于光绪29年)、昭仪(字义文,生于光绪10年)、昭新(字春江,娶潘氏,生子一:世朝)、昭密(字兴田,生于光绪12年)、昭堂(字昭贤,生于光绪18年)
——世成(字安灡,生于光绪26年)、世平(字安邦,生于光绪28年)、世魁(字占廷,生于光绪6年)、世道(字明远,生于光绪29年)、世楚(字大然,生于光绪29年)、世根(字长椿,生于光绪17年)、世植(生于光绪20年)、世振(字红渚,生于光绪15年)、世祥(字红江,生于光绪19年)、世让(字红河,生于光绪25年)、世荣(字红源,生于光绪29年)
元进公子志芜,娶汪氏,生子四:应爵、应禄、应职、应周。应职公,字锡九。娶杨氏,生子三:学龙、学述、学孟。学龙公,字腾高,娶余氏,生子六:大然、大癸、大心、大汪、大武、大可。
其世系传承如下:
学龙——大然(字月攀,生于乾隆24年,卒于嘉庆16年)、大癸(字永扶,生于乾隆29年,卒于嘉庆11年)、大心(字允茂,14岁殇)、大汪(留守家园)、大武(字义和,生于乾隆39年,娶李氏,生子一:发少)、大可(字永丰,生于乾隆46年,卒于道光5年)。俱迁陕。
学述公,字志高,生于乾隆11年。娶徐氏,生子三:大受、大鲜、大色(出继学凰)。
其世系传承如下:
学述——大受(字艳崇)、大鲜(字雁鸣)、大色(字艳云)。俱迁陕。
应周公,娶吕氏,生子一:学凰。学凰公,字济南。抚学述公三子大色为嗣。迁陕。
元建公次子志鈇,娶章氏,生子二:应邰、应江。应江公,字聚川,娶吕氏,生子一:学班。公妣合葬陕西麻园沟。学班公,字赞高。生于乾隆34年,卒于道光26年。葬两岔河亥山巳向。娶王氏,生子二:大禔、大褼。
其世系传承如下:
学班——大禔(字正朝,生于乾隆57年,葬陕西麻园沟。娶宋氏,生子一:发顺)、大褼(字正南)。
绍塾公次子继义,继义公长子元达,元达公长子应巳。应巳公,字升闻。娶张氏,生子二:学搏、学赋。学搏公,字步高。学赋公,字步云。娶陈氏,生子一:大陕。大陕公,字蕴猷。俱迁陕。
笔者注:根据罗湾吴氏宗谱记载,可以推测继仁公和继义公的一部分后裔应该是在乾隆后期迁陕。
总之,外迁者都是故地难以生存者,他们大多数开荒在深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年代一久难以回来认宗。祈愿祖先在天之灵,将来某一天,这些客居外地的族人能回到他们的故乡寻根问祖。也希望我们能铭记先祖的遗训,依据祖先留给我们的地名去寻找那些漂泊的浮萍。
以上寻亲信息,如有知悉者,请与笔者联系(吴朗 13855621386),在此深表感谢。(完)
2023.10.17
编者注:
罗湾吴家樟树屋,一个曾有着七百余年历史的吴氏古村落,这里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家族文化底蕴深厚。罗湾吴氏的历史,跌宕起伏,如同一幅史诗般的画卷,写满了艰辛和苦难,承载了荣辱与兴衰。
笔者跋山涉水,寻找家族历史文化遗存。历经十余年,通过对家谱、县志的深入研究,以及多方走访撰写了该书。该书讲述了始迁祖文一公于元末明初自江西瓦屑坝迁居安徽太湖,到民国时期近七百年的历史,内容包括姓氏渊源,宗族演变, 繁衍播迁, 家族文化, 历代名人等,并就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旌表制度、乡绅文化、近代教育等对罗湾吴氏家族的发展所受到的影响做出了全面分析。
该书基本完稿,近30万字,目前正在编辑、排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