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初探
发布时间:2023/8/11 9:20:57 点击量:371 文章来源:炎黄修谱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3/8/11 9:47:00 作者:余军民 涂山河 录入者:


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初探 

 

余军民  涂山河



 

【摘要】 笔者来自湖南茶乡,是在茶水里泡大的“茶痴”,对中式茶道情有独钟。茶作为承载部分中华传统文化而绵延数千年的载体,其内在价值早已超越作为饮品的物质范畴。而当他代表传统社会生活方式步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成一种全新文化,剥离浮躁、寻求安宁时,传统茶依然是人们心头的最爱。本文围绕“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的主题,就基本理念、内涵功效、特征表现及行业风口谈点个人认识,以期引起茶界同仁的关注和重视,让世人从茶道中了解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待客之道。 

关键词:茶、现代性、社会生活

 一、了解基本概念是前提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探究“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掌握其基本概念,牢记它的定义,从定义出发理解它的内涵,用举例方式理解它的外延,也就能运用它解答问题。我们探究“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这一议题同样如此,必须把了解基本概念放在首要位置上。

 何谓茶?词典上的解释为茶科常绿木本植物,茶的芽叶,又称苦荼。《茶经》记载:唐以前,茶有:荼、槚、蔎、茗、荈等名称。《茶经》问世后,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茶是一种饮品,也是自然产物,是人们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必需品之一。同时茶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因此,茶叶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象征寓意,不同的人群以及生活场景,有着不同的解释,但追根究底其本质还是一种饮料。茶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一道茶从种植、生长、采摘、制作、命名,再到观其形、听其声、闻其香、品其韵,进而到斗茶、赛茶、颂茶,再至感悟升华,超越一般物质形态等。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又是文化的传承。尤其是我们中国茶是世界重要茶源之一,承载几千年的文明史,包含博大精深的哲理。但其自然地存在,必定的要求,并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 

何谓现代性?对于这个词,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但已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学界普遍认为“现代”“现代化”及“现代性”虽词缀有差异,意思都差不多。在西方文献中对这些词是混用的。据相关史料显示“现代”一词于公元5世纪已出现,意思是把皈依“基督教”和仍属“异教”的罗马社会区别开来。即有意思地强调古今之间的断裂,用来表达时间意识。“现代性”的提出是在19世纪(也有说17世纪),并将“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但也有人反对“现代性”的定义,认为“现代性”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只意味着多种场景。马克思多次谈到“现代性”一词,定义为是新旧社会的生活方式交替过程或新的社会生活的开端。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性,我们不能只将它作为一个僵化和固定的概念。当我们使用“现代性”这个词汇时,应时刻警惕,只能在某种话语模式之下使用它。如“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因为茶俗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并随生活方式的交替而改变。但笔者认为“现代性”不能只停在争论层面上,既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就应该给他恰当的名分。表时间,有“起”“始”“开端”的意思。 

“社会生活”据相关资料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生活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类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狭义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广义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对应的社会生活,指社会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概念。马克思对“社会生活”的论述包含实践本质层级结构与特称内容三个重要的理论维度。生活实践本质及其展开为“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为我们从“两个从中”所反映的社会矛盾的历史性转变为社会生活的公共性蕴涵的辩证统一,从中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了充分依据。同理也为“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的命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及“茶与社”的哲学思想。

 现代性社会生活,其中的“现代性”放在“社会生活”前作为定性词,既有别于传统社会生活,又标示了新的社会生活的启航。再将“茶”字至前,即“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也就是本文要探析的课题。这一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中共二十大“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从物质、精神、社会三个维度,高度浓缩并提炼着马克思对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构成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茶与现代性社会生活”的立足点。

 二、挖掘内涵功效是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探究茶的内涵功效也是如此,佛语讲,打基础就是塑造法器的过程,有了法器才可以迅速获得成就。据公开资料显示:茶的现代功效大致有20项,实际远不止这20项。为节省文字,本文只列举其中的5项予以说明。 

1.有减肥瘦身之功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减肥瘦身成为一种时尚。据公开资料介绍:减肥,包括轻身与健美。据医学界人士分析肥胖病大都是因人体脂肪代谢失常,以及过多的积聚所引起的。患者得了这种病如临大敌,四处求医问药,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医学界人士发现有饮茶习惯的人群中,患肥胖病的人相对较少,于是开始了对茶的研究,发现茶叶的减肥功效是由于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C等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茶多酚能溶解脂肪;叶绿素能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因而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因此,茶饮在肥胖人群中占有很大分量。 

2.有降高血脂之功效 

在现代人群尤其中老年人,患高血脂的人特别多,且降脂又缺特效药,现医院大都开的阿司匹林之类的药物,有效但要长期服用,对肠胃伤害大。后中医人士发现饮茶可收到一定的疗效,且无副作用。作为“三高”患者是个不错的选择。据相关资料显示:降脂(又称降血脂),是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用以防治高血脂(或称高脂血症)。茶饮为什么会起这种疗效?后笔者从神经科主治医师得知,由于肥胖病往往同时引起胆固醇的升高,所以茶的减肥作用同样对降脂有效。茶叶中的茶多酚不仅能溶解脂肪,而且还能明显地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抑制动脉内壁上的胆固醇沉着。因此,平素饮茶不仅能降脂,而且还可预防血脂升高。 

3.有防治动脉硬化之功效 

在现代社会人群中,患动脉硬化的大有人在,但治疗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太多。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有许多权威专家都认为茶中的多种成分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动脉硬化又称动脉粥样硬化,常因肥胖和高血脂引起,茶中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能使其减肥和降脂,对动脉硬化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外,茶多酚能抑制动脉平滑肌的增生,也有利于动脉硬化的防治。 

4.有防治冠心病之功效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于这种病,普通老百姓并不清楚,只会说“心绞痛”。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清楚冠心病发生与高血糖、高血脂和动脉硬化三种疾病关系十分密切。所以,饮茶对防治冠心病有效。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人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者冠心病发病率(喝3年以上)只有1.4%。笔者认为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喝茶是个既经济又保险,还可长期饮用,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5.有降压之功效 

最近,笔者看了一本《防治“三高”基本知识》的书,对高血压有所了角,高血压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超过正常水平。动脉硬化不但导致冠心病,与高血压关系也十分密切。降压,即降低血压,是对高血压而言。治疗这种病,因要长期服药、耗费大,笔者当地人称这种病是“富贵病”。而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PP等都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成分。尤其茶多酚对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及儿茶素类化合物和茶黄素对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等,都能直接降低血压。

 三、掌握表现形式是关键 

茶的内涵功效与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属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从茶的社交属性和生活属性来看。它与现代性社会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五种: 

一种是茶宴:有酒晏亦有茶晏。茶晏是随着茶的普遍饮用而出现的,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最早记载见于《世说新语·轻诋篇》“褚太傅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箸粽。”茶宴形式多样,有以茶代酒的,有花间竹下赏清饮的,有庆贺新茶上市品尝的等等,特别是现代城市,会友的、谈生意、出外休闲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以茶晏款待,有的还配有茶晏食品。这种接待既经济又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 

二种是茶会:茶会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茶话会。如党政机关春节前慰问干部员工的茶会,九九重阳节的老干茶话会等。“茶会”一词最早起源于唐朝,唐中期不断提及,到近现代成为一种时尚的集会。他既不像古代茶晏那样隆重,也不像日本茶道那般严格的礼仪和规则,主要是以清茶或者茶点执行客人的集会,有时也会用于外交场合。茶企为拉生意也举行茶节会,如采春茶、茶制品展销会等,以广告形式招茶商到指定地点品茶、观茶艺。这种形式除现场交易外,还能扩大社会影响,引来更多的消费人群。 

三种是茶馆:中式茶馆起源于东晋,其雏形是茶摊。据《广陵耆老传》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唐、开元《封氏闻见记》有文字记载,到了宋代,茶馆的发展非常兴盛。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可看到,汴河两岸,城门内外,有许许多多鳞次栉比的店铺,画面中很多人在这些店铺中的茶室、茶房歇息和交流,可见当时情景兴盛的地步。到了元代,由于战乱,茶馆逐渐衰落。明后期,政局渐稳,茶馆逐步恢复。清同治年间,江浙一带茶馆风靡,且极尽奢华,装修层次、达官贵人、相关食品等等都相当奢华。广东一带,出现了平民化、即所谓的“二厘馆”成为当时时髦(二厘钱一位)用语,即当时的广告语,也代表该茶馆的消费水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到了今天,茶馆的发展更是无比繁荣,出现了很多以泡茶技艺吸引消费者的画面,同时又有艺术、优雅环境的茶艺馆或私人会馆。当下普及到了住户,城市住房面积较宽的都建有专门的茶艺室,配有茶炉、茶壶、茶具、茶桌、茶椅等。 

四种是茶礼:很多时候送礼酒不一定合适,但茶一定合适。它符合中国人饮茶的习惯,茶便成了一种很好礼品。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西藏以吐蕃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远嫁而来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带去了陶器、纸、酒和茶叶等嫁妆,而入藏带去的茶叶就是笔者家乡的岳州名茶“邕湖含膏”。后唐常派使者赴藏,都带邕湖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举杯共饮时,盛赞此茶,并谢大唐厚礼。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春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遣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随着品质的提高,茶不仅是普通礼品,而且还成了嫁妆、贡品,在农村以茶作为聘礼的也不少。除“茶礼”之外,还有“茶金”“茶银”“下茶”“爱茶”“前后茶”等称呼,这些都是茶礼不同表现形式的衍生物。 

五种是茶俗: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他是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基础上的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茶俗内容丰富,各呈风采。比如说茶与婚俗,有谢恩茶、交杯茶、认亲茶、合卺茶、向亲朋、长辈敬茶、茶钱等等,平时祭祀也要用茶。除此之外,还有请领导关注的习俗。1965年11月16日,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到君山茶场视察,在饮“君山银针”时,对在场的技术问,君山银针的芽头包有几片?技术员一时语塞,于是王部长当着众人面掰开,并见这里面有4片嫩叶。告诫大家要认真观察君山茶叶生产的每个细节。粗茶淡饭是共产党人的待客之道,后有毛泽东、华国锋、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关注君山的茶叶生产,品尝君山茶后,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提出了各自的要求。此后,上级领导每到君山,君山人都是以茶待客,久而久之以茶接待上级领导也成了一种习俗。

 四、探究行业风口是路径 

 

据公开资料显示:疫情期间,直接代替成为各行业进行营销的新模式,其中茶叶也在“直播热”的协助下不断加码线上营销。2021年中国茶线上规模达298亿元,同比增长12.5%,预计2023年可达298亿元,迎来了疫情后大转机,前途广阔。因此,其行业发展应借助加码线上这个大风口,争取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 

1.要探究利用茶之全成分作为开发茶产品的新路径。茶,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经历了药用、食用,直至今天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茶叶除了作为传统的饮用外,已渗透到食品、医药、轻工、化工及建材等多个领域,它的保健利用不仅扩大了产业的应用领域,提高了茶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实现了茶的深加工,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要通过茶的成分利用,研究开发新的茶产品:如抹茶、茶爽、速溶茶等及其衍生产品。 

2.要探究利用茶氨酸类产品作为研发茶产品的新路径。茶氨酸在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帮助眨眼和调节免疫力等方面表现优异,随着新冠疫情的缓解,后疫情时代的来临。除了从疫情的源头控制病毒,全力治疗和防控外,公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在保健市场上,仅靠功能食品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缓解脑健康的压力,满足需求者,也亟待我们开发合适的产品。如可缓解疲劳、增强免疫、改善睡眠、治疗抑郁症、改善儿童多动症、对抗更年期综合征等功能性食品或药品。 

3.要探究利用咖啡因作为研发茶产品的新路径。茶叶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咖啡因等生物碱。咖啡因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制造兴奋性的饮料;如复方阿司匹林(APC)等药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咖啡因。目前获取咖啡因途径之一是人工合成的,含有原料残留,此品不宜长期食用,而从茶中去提取得到人们普遍关注。因此,可开发有因血管扩张而引起的头痛药、提神醒脑药、抗忧郁药、控制体重药品、促进消化药、利尿药、改善便秘药、增强身体敏捷度、降低的胆结石率的药。 

4.要探究利用茶多酚类产品作为研发茶产品的新路径。自古以来,茶叶就被推崇为养生的保健饮料,唐代医书《本草拾遗》中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论述。目前,从不同茶类中发现的功能性成分主要有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多糖类、维生素类以及氢氧化物的多酚类衍生物等物质,而含量最多、研究最广的是茶多酚。因此,要有针对性开发。减肥药,抗肿瘤药,抗药性逆转剂,治疗和预防肾脏疾病、前列腺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贫血、重症肌无力、甲状腺肿、过敏、帕金森病、亨廷顿氏症等的药物或辅助药物,以及抗菌抗病毒、抗寻常性痤疮等相关药物。 

5.要探究叶果两用茶树创新栽培模式及茶花、茶籽产品作为研发茶产品的新路径。茶叶深加工已有60年历史,中国如何领先世界又将如何持续领跑。到目前所知的茶树面膜、茶籽洗洁精等日用品,到氨茶碱片、茶苯海明片等常用药。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都是茶叶深加工发展的产物。随着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不断更新,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茶产品发展、茶叶增值的诸多可能也在应运而生。作为茶企应考虑将茶树花烘干做成茶树花茶,将其开发为洗护用品;榨取茶籽油等。其他茶深加工产品:如研究开发防晒霜、脱毛膏、精华露、洗面奶、面膜、牙膏等日化产品。

 除此之外,还应研究茶叶提取物所具有的抗氧化、护肤、保鲜、防臭等效果将其应用于纺织服装等领域,方便大众生活等路径,都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总之,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特性与精神文明特性,在当今社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发密切,越来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但“现代性”是局限的,如茶的功效,对应的是茶的成分,茶的成分要靠现有科技装备和科技手段才能获知,而其结论都在三维空间的认知层面上,可茶的实际功效大于其现有科技分析的成分。如“可口可乐”本是饮料,可到了印度却把他当农药化肥使用,其效果特佳。企业主不答应,并将消费者告上法庭,消费者却申辩是企业主搞错了,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产品还有其他用途。因此唯成分论也不一定全对。茶也一样还有许多奇特的功效,不能说清楚。是不是还有茶的信息素在起作用呢?如茶的香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闻到这种气味后却起到醒脑清神的作用。根据这个假说,运用量子理论、中微子理论来阐释茶的假说,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

余军民系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地方志编研室主任。

涂山河系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地方志编研室编辑。 

我要评论

宗亲评论

目前暂无任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