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張氏著名十大先祖(2)---得姓始祖張挥公
发布时间:2019/10/15 14:26:04 点击量:2667 文章来源:炎黄修谱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9/10/15 14:26:12 作者:张灿 录入者:
      得姓始祖挥公:为轩辕黄帝第五子,始造弦实,張网罗,为弓正,世掌其职,后因氏焉。故风俗通云:張、王、李、赵,黄帝赐姓也。字玉爵,号天禄。生二子:长昧、次般。挥公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因弓箭的发明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箭制造。也称弓長(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長之意,赐姓張于挥公,因此说中华張姓始祖为挥公,封地清河(今河北清河),故天下的張氏源自清河,張姓祖根在清河,天下張氏出清河。
      上古时代,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发生战争,黄帝部落八战不胜,节节败退,形势十分危急,黄帝部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于是黄帝的第五子挥,夜观天象,发现流星飞渡弧矢星,顿生灵感,发明了弓箭,通过不断改进,终于制造出了威力强大弓箭,并献给黄帝,辅佐黄帝发起殊死决战,利用弓箭远射近攻,逼使蚩尤逃遁入海而诛之,从而取得了涿鹿之战的胜利,平定了天下,黄帝因而成为各部落的共主。挥公为华夏民族的最终形成立下了最大的功劳,为黄帝奠定了君临天下的地位,于是黄帝对挥公大加封赏,并赐姓为張,世居清阳,即今天的清河县。
       历代古籍对張氏起源于清河有明确记载。明嘉靖年间修订的《張氏统宗世谱》记载:“挥,观弧制矢,赐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清阳,后改清河郡”(即 今天的清河县),清河这地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原因是:“清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战国时介于齐赵两国之间。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清河源起河南北部,流经今日河北威县以下开始称清河。”隋代以后,古老的清河因黄河无数次改道而被湮没,虽河流不复存在,但因这条河流而得名的清河县这一名称却沿用至今。所以,張氏谱书提姓郡望时,多是讲清河郡,谱书的版心,也往往标有“清河堂”字样,以示不忘先祖之地,“天下張氏出清河”已是全体張氏族人的共同认知。
       挥公发明的弓箭,不但奠定了当时军事上的强盛基础,同时也是华夏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价值超越国界,传及世界。从挥公发明弓箭至今的几千年来,在热兵器未普遍使用之前,弓箭一直是中外军队的重要武器,时至今日,弓箭还在体育运动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文化的核心历史是历史人物创造的,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华夏文明作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其中中国的姓氏文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华夏文明主要是由炎黄子孙创造的,其中黄帝的直系裔孙在其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黄帝25位子嗣中得姓氏者14人,但唯独張氏历史渊源构成了迥异于其它姓氏的人文品位,在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張氏族人历朝历代中都有杰出的文臣武将,为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張氏家族典型的名人志士灿若星汉。
        任“火正”之职时,发明了“造灶”,使人类生活有了用“灶”烹饪食物的飞跃,張单也成了至今人们供奉的“灶君公”。
        大禹治水,世人尽知。大禹之父鲧所筑的防洪大堤—鲧堤,至今仍以2米高10余米宽数里之长横卧在清河与威县交界之处。鲧被杀后,禹继承父志继续冶水,他起用張挥公十二世孙張天杰为“水正”之官。張天杰的先祖:挥二世昧公、挥三世台骀公都是水正之官、治水能手,故張天杰可以说世袭之官,家传本领,他吸取鲧的治水教训,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先导入沟而汇成江河,再引流入海,成功解除威胁华夏民族生存的水患,实际上是远古时代成功治水的先祖,正由于張天杰的成功治水,才会有今日的江淮河汉,并成全了夏禹治水的全功,为中国的古代的第一王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張氏族人自黄帝至禹帝540年间,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均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建树。继而自商到周,張氏连续28世,文有宰相,武有将军。自秦统一之后,历朝辅冶天下的忠臣勇将以及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更是繁若星辰:如帮助刘邦完成灭秦兴汉大业的谋圣—張良;研制出“候风地动仪”的張衡;“医圣”張仲景;绘出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的張择端等等。挥公的裔孙们,成了推动历史、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張姓是一个极富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时期他们就从清河开始向各诸侯国迁徙;秦汉时代的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动了張姓先民迁徙的脚步;而战后统一局面的形成,人丁兴旺的张姓家族,更需追寻新的生活空间。具体说来,張姓的迁徙有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建立新朝之时。此次迁徙,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張氏祖脉在清河,后因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一祖过扬子江,分住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福州、韶州、赣州等处;一祖迁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人演州(在今越南)。
         第二次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公元4世纪初,永嘉暴乱之后,西晋政权灭亡。張氏先民活动的中心,处于战乱之中,为求生存,他们再一次背井离乡南迁至建业(今南京),之后又迁襄樊。
         第三次迁徙潮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此次迁徙,使张氏族人向巴蜀、两淮、岭南流徙。至此,挥公子孙已遍布全国。日后,張氏子孙或因战乱,或因生活所迫,进一步外迁,历经数千年,遍布东南亚和五大洲的各个国家。
         近五千年的繁衍,使張姓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唐代列为“国柱”之姓,至2010年,張姓人口逾亿,其中国外張姓达2000万之多,是全球最大的姓氏,是华夏最古老、最兴旺的泱泱大族,是汉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血统最纯正的炎黄子孙,是贵族中的贵族。
我要评论

宗亲评论

目前暂无任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