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边氏源流
发布时间:2022/8/8 18:43:46 点击量:900 文章来源:炎黄修谱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2/8/8 18:43:53 作者: 录入者: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按史书记载,商王朝时期有一诸侯国名边国,是古东夷民族的一个分支,故址在商王朝东北的边境地区,大致在今山东省的泰安市东平县一带,为伯爵,国君称边伯。

在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国名称为姓氏者,称边氏。传至周王朝时,有一个大夫名为边伯,就是古边国的后裔。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边佳氏,满语为Bia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

到了东汉后期,边氏族人有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胁后融入鲜卑族者,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称边佳氏,满语为Biangiy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辉发部集聚区包括辉发城、多壁城等)。后有锡伯族、蒙古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期以后,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边佳氏仍冠汉姓为边氏,亦有称卞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子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边氏是宋国贵族公子城的后代。

公子城,字子边,是宋平公子成的儿子,后为宋国大夫,精晓军事,犹擅长射箭,百发百中,因此又叫御戎。

在宋元公子佐执政时期,宋国发生了著名的“华、向之乱”,叛乱发生之时,公子城、公孙忌、乐舍、司马强、向宜、向郑、楚建、郳甲等逃奔郑国。后来公子城率领各家族的军队与华家族氏战于鬼阎(今河南颍川),因势孤力单而战败,公子城遂至晋国。

周悼王姬猛元年(宋元公十一年,公元前520年)农历11月20日,公子城率领晋军,与曹国、齐国,以及卫国公子朝组成联军救宋国。11月23日,联军与华氏军队战于赭丘(今河南汝南)。当时子禄为公子城御车,庄堇为车右。

华氏主将华豹以勇士张丐为车右,大夫乾丐督军。两将相遇,公子城勒车而还(春秋时期两将在正式相战前,彼此之间要拉开一箭之距)。华豹一箭就射向公子城,公子城躲过,准备搭弓回击,华豹却已经又搭箭拉弓对准了公子城。公子城怒喝:“你不让我回射吗,真卑鄙!”

在当时,两将必须轮流对射,因此,华豹只好放下弓。公子城一箭射之,华豹躲闪不及,正中心窝,当场毙命。华豹的车右张丐抽出殳(有金属头的棍棒类打击兵器),下车就冲过来,公子射又一箭射断了他的腿骨。张丐挣扎着爬过来,一殳击断了公子城的车轸(战车后面的一根防止冲撞的横木)。公子射再一箭射死了张丐,华氏家族军队大乱。

当时,著名的大夫乾丐请公子城射死自己,公子城敬重乾丐,对他说:“我来为你在君主面前求情。”乾丐回答:“不死伍乘,军之大刑也。干刑而从子,君焉用之?子速诸。”公子城叹息一声,乃一箭射死乾丐。

联军乘胜大败华氏军队,紧紧包围了华氏家族盘踞的南里(宋国南部边境一带)。

在公子城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边氏、城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边氏族人最初在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出陈留郡,史称边氏正宗。边氏族人大多尊奉子边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蛮部领地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属于以地名汉化为氏。

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通古斯语为“Bayidaraq-beltchir”,原是蒙古高原古乃蛮部八剌忽氏族领地中的一条河流的名称,汉语简称其为“巴剌合黑河”,乃蛮部八剌忽氏族世居其河流域,就是黄河支流班珠尔河,即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在《元史》中称作“巴勒渚纳河”。

乃蛮部被成吉思汗吞并后,原乃蛮部中的八剌忽氏族人中有取原居地之名为姓氏者,称巴亦拉葛赤氏。巴亦拉,就是蒙古语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巴剌合黑河)的简称;葛赤,世蒙古语“旁边”、“河畔”之意。巴亦拉葛赤,就是居住于“巴剌合黑河边的人们”之意。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皇子孛尔只斤·忽哥赤被元世祖封为云南王,孛尔只斤·忽哥赤则任命下属文吏张立道为王府文学(文案师爷,秘书)。

张立道进劝孛尔只斤·忽哥赤“务农以厚民”,孛尔只斤·忽哥赤觉得甚为有理,欣然接受,便任命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官,兼领屯田事,佩银符”。当时孛尔只斤·忽哥赤镇守大理、鄯阐、茶罕章、赤秃哥儿、金齿等处,设立了大理等处行六部省,则张立道出任统领全省的农业及屯田之事。不久,张立道与侍郎宁端甫出使安南(今越南),定下了安南向元岁贡之礼。

元朝初期云南政局不稳,地方势力不服统治。云南地区乌蛮三十七部的都元帅宝合丁不愿拱手让出自己的权力和领地,想方设法阻止蒙古势力进入云南,定下了谋害元朝政府派遣的云南大员的计策。

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农历2月,孛尔只斤·忽哥赤到云南后,都元帅宝合丁设鸿门宴欲毒死云南王,张立道闻讯急忙后赶赴王府营救。当他冲到王府时,孛尔只斤·忽哥赤已经将毒酒咽下肚,当时孛尔只斤·忽哥赤拉着张立道之手,探入其口,口腔内肉已腐烂。宝合丁则“使人讽王妃索王印”,从孛尔只斤·忽哥赤的王妃手中胁诈了云南王大印,夺取了云南王的王位。

张立道救孛尔只斤·忽哥赤不成,便秘密结交义士十三人,以图一举,并推一人到京师告变。结果事情败露,宝合丁囚禁了张立道。提举燕人张忠,视张立道为族兄,暗结壮士乘夜劫狱,救出张立道。他们逃至吐蕃界,遇到元世祖所遣御史大夫博罗欢、王傅别贴及到京报讯之人。二御史率大军随张立道返回云南,诛杀了宝合丁,再次平息了云南地区。

宝合丁之乱平息后,元世祖下旨召张立道入京,详细询问孛尔只斤·忽哥赤被害时的情况。听完汇报后,元世祖唏嘘良久,后问张立道等:“汝等为我家事甚劳苦,今欲事朕乎?事太子乎?事安西王乎?”张立道等回答愿事陛下,于是元世祖赐张立道黄金五十两,以表彰其忠心。

孛尔只斤·忽哥赤被害后,其后裔子孙以先祖身份及名字合为姓氏,称巴亦拉葛赤氏,或称巴亦拉哥赤氏。巴亦拉,蒙古语为“少爷”、“皇子”之意,葛赤(哥赤)是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名字。

元、明、清朝时期,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家族世代为蒙古王爷,后多冠汉姓为边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博尔济氏,源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

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边佳氏,满语为Bia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辉发部集聚区,包括辉发城、多壁城等),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卞氏等。

⑵.满族额尔吉氏,满语为Ergi Hala,汉义“边”,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乌里布(今乌苏里江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吉氏等。

⑶.满族沙拉氏,亦称萨加拉氏,满语为Sa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黑龙江及俄罗斯兴凯湖周边地区)等地,清朝末期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谢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

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

得姓始祖:边伯、公子城(子边)、孛尔只斤·忽哥赤。

子边,中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我要评论

宗亲评论

目前暂无任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