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家鞑子、杀家鞑子、铺青松毛的缘起和含义,你知道么
发布时间:2022/9/10 9:19:39 点击量:4604 文章来源:炎黄修谱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2/9/10 10:16:53 作者: 录入者:


根据云南本土作家郝正治先生所著的《汉族移民入滇史话》第一章讲述,云南民间至今流传着“鞑子”“家鞑子”“杀家鞑子的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请大家仔细阅读下文。文中涉及出自某地县志、府志的地方,大家可以点击本文左上角的箭头符号,进入网站首页,进入方志馆,找到该志验证。

1. 会说话的怪兽

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铁木真,虽然他“只识弯弓射大雕”,但是他却有本事骑着高大剽悍的蒙古战马、挥着令人胆寒的蒙古弯刀打下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他却没有本事管理这么大的一片天下。

南宋开禧二年(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登基,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凭着经天纬地的韬略,胆大包天的勇猛东征西讨,成吉思汗像后来的拿破仑一样只知道进攻!进攻!永远进攻!前后灭了四十个国家,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相比的。

成吉思汗还在进攻,他又把眼光扫向了西南。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成吉思汗御驾亲征东印度。当成吉思汗到达金沙江铁桥石门关(属丽江府)的时候,打尖的前军慌慌忙忙地跑来向他说:“禀报大汗,我们在前面的大山垭口遇到了一只身长丈余,头上长着长长尖尖独角,身子像老虎、尾巴像马尾、全身绿色的怪兽,正在我们被吓得目瞪口呆时,只听那怪兽像人一样说,告诉你们的主子,不能再往前走了,最好速速退兵为妙,早早回草原吧,否则于主不利。”

几乎打遍天下的成吉思汗,他什么阵势、什么难事、什么怪事都经历过了,可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世上还有会说人话的怪兽,这使得他一下子没了主意。就在成吉思汗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前进还是后退的时候,丞相耶律楚材赶紧上前禀报说:“大汗,臣知道这个会说人话的怪兽是个祥瑞之兽,他的名字叫作角瑞,是天上旄星下到凡间的精灵,它维护生灵,厌恶杀戮,会说四面八方的人话。从前圣人在位的时候,这只角瑞日行一万八千里把天书送给圣人,这个角瑞真的像鬼神一样的灵异呢。”

成吉思汗问耶律楚材说:“天下真有这样的瑞兽?”耶律楚材对成吉思汗说:“陛下,这是真的,汉人的史书上早有记载。这只角瑞是向大汗传达上天的旨意,请陛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以保此方百姓生灵。”成吉思汗听了耶律楚材的这翻言语,他沉思片刻之后说:“既然是天意,天意不可违,那就班师回朝吧。”于是,成吉思汗率军回到了草原,东印度(南诏)避免了一场战争。明代诸葛元声的《滇史》记录了这桩奇怪的事情,并告知读者说,这是《姚安府志》上所记载的(倪蜕的《滇云历年传》也记载了这桩怪事)。通常,滇人只知道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上忽必烈“元跨革囊”过金沙江灭大理国占据云南的典故,而对忽必烈1253年跨革囊渡金沙江之前,1224年成吉思汗就想南征大理国并且到了丽江金沙江铁桥石门关的事情却是鲜为人知。耶律楚材所说那只会说话的角瑞是天上的旄星下到人间的精灵,似乎并非胡说八道。旄星就是民间所称二十八星宿之一的昂星。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说:“昂日旄头。”古人认为,当旄头星特别明亮的时候,那就将要爆发战争灾祸了。故而有李白《幽州胡马客歌》中“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的诗句。

昂星当值之日,占星家以为不宜用事,其词曰:

昂星造作进田牛埋葬官灾不得休。重丧二日三人死,卖尽田园不得留。开门放水招灾祸,三岁孩儿白了头。婚姻不可逢此日,死别生离实可忧。

耶律楚材不是蠢材,他是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人才,故而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三十年后的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蒙哥汗为了从云南包抄偏安于临安(杭州)的南宋后路而套用汉人抄敌后路的战术(蒙人叫作“斡复之举”),派他的弟弟(称太弟)忽必烈率领三路大军沿大渡河南下至金沙江。忽必烈命令军队抛下辎重轻装前进,“乘革囊及筏以渡”金沙江一举灭了大理国而占据了全滇,这个时候距元朝灭南宋正式建国还有十八年。

蒙古军虽然占领了云南,但是中国的正统王朝—一南宋还偏安于临安,还没有被消灭,因此,蒙古军无法在云南设立地方行政机构,只能在大理国郡、县的基础上设置万户府、千户所的军事机构来实行对当地的控制,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直接派兵驻扎到民户家中,这就逐步演绎出了“家鞑子”“杀家鞑子”“铺青松毛”的民间独特词汇。

2、家鞑子

云南民间至今流传着“鞑子”“家鞑子”“杀家鞑子”的词汇。

“家鞑子”一词是什么含义呢?“杀家鞑子”又是什么意思呢?

检索辞书,未见关于“家鞑子”“杀家鞑子”这两个民间词语的解释。这也就是说,这两个词语不是正式的书面词汇,但是它的的确确流传在云南民间。辞书上只有“鞑靼”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是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鞑靼也叫达恒、达达、达旦、塔塔儿,是突厥统治下的一个部落,突厥衰亡之后逐渐强大起来。宋、金时期称漠南的汪古部为“白鞑靼”,漠北的蒙古部为“黑鞑靼”。

云南民间所说的“家鞑子”就是宋、金时代称蒙古部为“黑鞑靼”的蒙古人。

“鞑子”是古代云南民间对蒙古人的一种称呼,那“家鞑子”又是什么意思呢?

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蒙古王朝商议攻占西南夷的“乌蛮”、“白蛮”、“鬼蛮”等部落。

蒙古王朝所谓的“乌蛮”就是唐代的“东爨乌蛮”,也就是滇东北的乌蛮,即后来的彝族;而“白蛮”就是唐代的“西爨白蛮”,即后来的白族,此时的“白蛮”是对段氏(白蛮)大理国而言;至于“鬼蛮”,它指的是滇东北及贵州信奉“鬼教”的各个部落,也就是古代的鬼方(现今还有信“鬼教”的)。元蒙王朝要攻占的“乌蛮”、“白蛮”、“鬼蛮”实际上就是整个大理国的各个部落。

远离大漠草原的“乌蛮”、“白蛮”、“鬼蛮”招谁惹谁了要遭到讨伐?是招元蒙惹元蒙了吗,要遭到哒子的攻击?

但事实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那元蒙为什么要来惹麻烦呢?

原来,元蒙灭金之后,它的劲敌南宋还在顽强地抗拒,还在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蒙古军的铁骑在大沙漠、大草原、大平原上骄横无敌,但却无法横行江南水网地带,这是元蒙统治者灭宋的一个最大心病。

蒙古王朝中也有汉族的“狗头”军师,他们向大汗献出了灭宋的妙计,即抄敌后路再正面夹攻的汉人战略战术,蒙古人叫作“斡复之举”。

要实施抄敌后路的“斡复之举”,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道吐蕃绕川蜀(元蒙未得)入滇灭了大理国占据“乌蛮”、“白蛮”、“鬼蛮”的大西南,这样就可以从安南(今越南北部)经海上抄袭南宋都城临安的后路了。

元蒙的如意算盘踢踢踏踏地打着,他们要从最西北向最西南远征了。

骑战马挥弯刀的做法在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是行不通的,到达金沙江边的“鞑子”只好丢弃战马辎重而“革囊以渡”了。

与成吉思汗打下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相较,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乌蛮”、“白蛮”、“鬼蛮”地方,竟然耗费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得以征服,“南蛮子”的蛮劲还真让鞑子们吃够了苦头(之后仍反叛不断)。

南宋宝祐三年,元蒙平大理国八府、四郡、三十七部。

南宋宝祐五年,元蒙大将元良合台报捷于元宪宗,被功加大元帅,还镇大理。

过了四十七年的大德八年,为了为忽必烈纪功而由元朝大学士程文海撰“平云南碑”立于大理。

资料来源:郝正治先生的《汉族移民入滇史话》

3、杀“家鞑子”

元蒙占领云南后,对云南各民族实行了非常残酷的统治。为了防范云南各民族的反抗,元蒙遂派兵驻扎在各村各寨的民户之中。

这下本来被当地人称为“鞑子”的蒙古兵因派养在各村各寨的百姓家中,成了他们的“家庭成员”,于是,就被民众称为“家鞑子”。

“家鞑子”的表现非常恶劣,不仅吃在百姓家中、住在百姓家中,还监视这家人的一举一动,百姓们称“家鞑子”是“吃家饭屙野屎”的草原狼。

“家鞑子”为了防止供养他们的民众反抗,丧尽天良地没收了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用具,甚至包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刀具、锄头、铁器,并规定三家(一说十家)人用一把菜刀、一把锄头、一口铁锅。还有一种说法,“家鞑子”把菜刀用链子栓在井口上并由鞑子看守,人们切菜、切肉只有到井边才能用上莱刀。

“鞑子”对民众的残酷统治由此可见一斑。

使用如此残酷的手段对付百姓,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是破天荒的现象,亏那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鞑子”想得出来,这些鞑子真该千刀万剐啊。

民众们在琢磨着怎么收拾这些“家鞑子”。

要秘密地在“乌蛮”、“白蛮”、“鬼蛮”的村村寨寨同时动手杀掉该死的“家鞑子”,那可是一件非同一般的大事哟,搞不好要千万人人头落地的。人们绞尽脑汁地苦苦思索,有人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月亮升起的同时献月亮吃月饼,在月饼中夹上约定好时日一起动手杀“家鞑子”的纸条。

“鞑子们”做梦也想不到月饼中暗藏着杀机。

这一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人们掰开月饼发现了纸条,便牢记杀“家鞑子”的时间,不露声色地吃饼赏月,只等“家鞑子”的好日子来临。

约定的日子到了,村村寨寨千家万户同时动手杀起“家鞑子”来,没有防范的“家鞑子”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就鸣呼哀哉了。

4、铺青松毛

不曾料想的是,村中的人们刚刚杀死蒙古兵还来不及掩埋尸体,骑着高头大马巡逻的蒙古军就要进村来了。

人们赶紧把“家鞑子”的尸体就近埋在了门前的粪堆里,顺便抓了几把青松毛来掩盖堂屋里的血迹。

人们冒了一身冷汗,还好,杀“家鞑子”的大事没有被巡逻的蒙古军发现。

巡逻队走后,人们欢呼雀跃,庆祝杀“家鞑子”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往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堂屋里撒上青松毛,一直延续到现在。农历大年三十的清晨,人们要在门前的粪堆上点上三炷香,插上裹了三份纸钱的一支青刺,那是为埋在粪堆里的“家鞑子”上粪(谐坟)。插青刺的含义,毕竟是杀死养了几年的“鞑子”,多少带点“亲”,那个“刺”嘛,就是“家鞑子”监视家人的表现(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还随父亲行过此俗)。

必须挑明的是,元蒙占据云南的时候,云南的主体民族是彝族和白族,即元蒙所说的“乌蛮、白蛮、鬼蛮”,江南汉民还没有入滇,养“家鞑子”、杀“家鞑子”、用青松毛掩盖“家鞑子”血迹是“乌蛮”、“白蛮”、“鬼蛮”的事情。那为什么云南汉民过年也要铺青松毛、上粪呢?

这涉及民族交融的问题,即史书所说“夷汉杂处”所带来的通婚、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节日婚庆、丧葬礼俗等。汉民受“乌蛮”、“白蛮”、“鬼蛮”的影响,这也是民族交融的一个典型范例。

盘踞云南一百二十八年的元蒙最终是被傅友德三十万南征军消灭的,定居云南的南征军和江南移民是耳闻目睹以上习俗的,久而久之,云南人就十分自然地流传了这些习俗且延续至今。但是,现今的人们却不明白“家鞑子”、“杀家鞑子”、“铺青松毛”的缘起和含义。

时间越过了六七百年,云南民间至今还在传说着养“家鞑子”、“杀家鞑子”的故事,每逢农历大年三十还要在堂屋铺垫青松毛。

更有甚者,人们习惯称因家庭内部矛盾惹起的内斗行为为“杀家鞑子”。

延续了六七百年的老习惯,难改啊!

5、梁王

元蒙对云南的一切残酷统治政策,是由云南的最高统治者梁王来制定的。最初,元蒙派来控制云南的最高统治者不叫梁王而称云南王。

“王”的概念,最主要的是指帝王。后来,历代帝王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各个要害地方而封他们的皇子皇孙镇守。皇子皇孙镇守的地方称为封地或者封国,这就是古代的诸侯国。

千万别以为元蒙人只会“弯弓射大雕”,他们仍然懂得中原王朝“分封”的做法,于是,元代在全国各地封了不少的“王”来镇守控制各个地方。

至元五年,也就是1268年,此时元朝还没有正式立国,元世祖忽必烈封他的第五个儿子忽哥赤为云南王镇守云南,云南正式成了王侯的封地。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甘麻刺封梁王出镇云南(至元二十九年改封晋王)。

沾益县盘江镇梁王寨村至元三十年(1293年),忽必烈的曾孙松山封梁王镇守云南。

延祐七年(1320年),王禅被封为云南王,泰定元年(1324年)进封梁王。“梁王”的爵位高于“云南王”,故而从云南王到梁王叫作晋封。

天历二年(1329年),蒙古草原上发生了蒙古人的窝里斗,王禅帅师和泰平王燕帖木儿混战于柳林,梁王兵败被杀。也就在这一年,帖木儿不花袭封了梁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忽必烈的六世孙、孛罗的儿子把匝刺瓦尔密被封为梁王镇守云南。

“梁王”是元朝帝王皇子皇孙镇守云南的封号,因此在云南便出现了许许多多有关梁王的名称典故,如梁王宫、梁王庙、梁王堆。



作者简介:郝正治,字塽泰,号乌蒙庶人,又号珠源布衣。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沾益县作家协会主席、沾益县文联副主席。1949己丑年出生在珠江源头一个小山村。自小光着脚在珠江源头一带放牛牧羊,故而整整到十周岁才启蒙上学。书读酣时,却受到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故选择了从军的道路,在退伍后曾任沾益县委机关车队队长。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又“胆大包天”,最爱舞文弄墨怕是秉性难移了,曾被中央电视台称为“出生在珠江源头的司机作家”。现著有《汉族移民入滇史话》、《充军云南》、《楹联源潭》、《珠源梦》《上善若水之珠江情怀》、《翠峰志》,以及《沾益州志》(校注)《珠江源揽胜》(合著)等作品。曾在云南电视台《云南讲坛》主讲《汉族移民入滇史话》。




我要评论

宗亲评论
吴文静 [2022-09-10]
3月份去昆明还路过梁王路,据滴滴司机说梁王坟就在梁王路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