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勉(1334~1385),男,侗族,元末明初五开洞(今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上黄村兰洞寨)人,明朝官方称"吴面儿",系蔑称。
明洪武初年,明朝出于稳定贵州,继而征服云南的
大一统战略需要,于是从靖州往西向贵州"苗疆"实行武力推进政策,今黎平等侗族地区于是成为首当其冲的前线阵地。然而,由于执行镇抚任务的官兵肆意剥削、
蹂躏当地少数民族,于是洪武十一年六月(1378.7),因无法忍受朝廷的武力征服与压迫,吴勉率领当地侗、苗等少数民族发动武装起义。义军由上黄出发,
先后攻下五开洞附近的各处村寨,然后占领黎平,势如破竹,甚至直捣湖南靖
州、零溪等地,击败靖州守兵,并杀死靖州卫指挥使过兴父子。过兴战死后,明朝复命辰州卫指挥杨仲名前往镇压。同年十一月(1378.11),明军击败义
军。吴勉遂率领义军残部退往天府洞(今黎平茅贡)一带的丛林中休整,继续与政府军对抗。明军也鉴于大势已定,且叛首吴勉已经远遁,同时迫于兵力不足而罢
兵。
洪武十八年四月(1385.6),思州诸洞叛乱,吴勉于是借机再次举起反明大旗,自称"铲平王",并将义军队伍发展到20万,席卷"八洞",一度占领今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明太祖闻后极为恼火,立即命令楚王朱桢挂帅,以信国公汤和为
征虏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副将,发兵30万大军压境。汤和到达靖州后先礼后兵,派人前往黎平招降吴勉,但被吴勉严词拒绝。招降失败后,明军以靖州为基地,
步步为营,向黎平推进,在诸洞派兵分屯立栅,降服土司,与土著杂耕,从内部逐渐瓦解义军。吴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带领余部回到上黄继续作战。洪武十八年
十月(1385.11),明军进攻上黄义军总部,诱擒吴勉及其子吴禄,械送京师(南京)处死。
至此,长达八年之久的吴勉起义最终被彻底镇压。吴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却被侗族人民世世代代传颂,至今仍然流传于当地人民的传说中。此外,在这次征战中,楚王朱祯的爱妃因水土不服病死铜鼓城(今锦屏县铜鼓镇),香陨苗疆。信国公、征虏将军汤和的第五个儿子、左军都督同知、副将军汤醴战死沙场。随后楚王朱祯还朝,汤和领兵戍守黎平,设五开卫,置黎平、中潮等内外十六所、黄团等八驿、高屯等380屯堡,驻军33460名。
明
朝政府五开地区的战争虽然直接导致"居民死于锋刃者十七、八",大量人口死亡,汉文明的输入也在文化上对当地少数民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是,此后随着汉
族屯田军民的大量到来,经过不断移民、屯田和发展,客观上又当地土地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日后黎平地区的民族融合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